
白茶
-
白流村白牡丹 茶艺大师梅向景制作
5.0 / 5.0
(1) 1 总评论数
常规价格 $179.00 USD常规价格单价 / 单价 -
灌阳高山老茶树白毫银针
5.0 / 5.0
(2) 2 总评论数
常规价格 $220.00 USD常规价格单价 / 单价
绿茶
红茶
-
弃置野生茶树丛 齐门红茶
5.0 / 5.0
(4) 4 总评论数
常规价格 $49.00 USD常规价格单价 / 单价
乌龙茶
普洱茶
博客文章
查看全部-
滇红茶——云南的玉叶和上好的甘露
滇红作为大叶种红茶的代表,是著名的红茶品种,以其浓厚、醇厚、鲜爽的品质而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滇红由冯绍裘于1938年11月首次试制。目前,其主要产区分布在云南西南部茶区,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包括凤庆、勐海、临沧、双江、云县、昌宁等县(市)。 滇红的历史与起源 滇红的历史始于抗日战争时期,从1938年秋到1941年秋,经历了调研、试制、工厂化生产三个阶段。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中国茶叶公司派冯绍裘到云南考察茶叶产销情况,在顺宁(今凤庆) ,冯绍裘先生用“一芽二叶”鲜叶制样红茶,其茶尖金黄,汤色红润明亮,叶底鲜红(橙红),香气浓郁,是其他省份小叶种红茶所不具备的。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创办顺宁实验茶厂(凤庆茶厂前身),试制成功工夫红茶,初名“云红”。云南红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4月9日,“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正式将云南红茶由“云红”更名为“滇红”,并沿用“滇红”这一云南红茶名称。同年9月,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正式成立。范和钧先生采用勐海大叶种鲜叶,制取红、绿茶样品,其红茶“质醇厚,色香味较杞门红茶佳,香气较印度红茶高”,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此,滇红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50年代,滇红工夫茶主要销往苏联,苏联人赞誉其“世界红茶中,可与北印度阿萨姆茶媲美”。1958年,凤庆茶厂生产出第一批优级红碎茶,标志着滇红红碎茶生产的开始。 凤庆茶厂生产的特级滇红工夫茶1986年、1990年两次被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并荣获国家名茶称号。2014年,“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滇红的加工工艺 滇红茶属全发酵茶。根据制作工艺不同,滇红茶可分为工夫红茶和碎茶。工夫红茶以一芽二叶或三叶为主要采摘标准,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红茶坯茶,再经过精制加工制成不同等级的成品茶。 红碎茶经过萎凋、切块、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分为碎茶、片茶和末茶。根据品种、产地和产品质量,云南省大叶种红碎茶是红碎茶一级标准的基准。滇西南茶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云南大叶种优良的种质资源。勐库种、凤庆种、云抗10号、佛香等国家级和省级良种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基础,使滇红成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枯萎 萎凋是滇红茶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序。萎凋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铺叶厚度和通风条件来调节温度。温度调节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宜过猛。温度调节时,应遵循温度由高到低、气流由强到弱的原则,防止后期萎凋温度过高,影响茶叶品质。滚动 揉捻是决定滇红茶外观美感的另一个关键步骤。由于工夫红茶要求茶形紧实、色泽深邃、滋味醇厚,揉捻必须彻底。揉捻过程遵循“不揉→轻揉→重揉→轻揉→松揉”的顺序,揉捻力度不断递增和递减。揉捻时间为40至60分钟,揉捻至“茶叶紧卷,色泽黄绿,花果香气浓郁,茶汁汩汩流出,手感粘稠但不湿润”为最佳揉捻状态。发酵 发酵时间较长,滇红工夫红茶通常发酵时间在7小时左右。生产过程中,发酵程度的判断主要依据茶叶在发酵过程中香气和颜色的变化。香气的变化过程为:浓郁的草香→青香→花香→果香;颜色的变化过程为:绿色→绿黄→黄色→黄红色→橙红色→红褐色。发酵良好的感官指标为“发酵后的茶叶散发出浓郁的花果香气,颜色呈红褐色”。烘干为保证滇红茶色泽金黄油润,不干涩无光泽,干燥温度需控制在90-100℃之间,避免高温快速干燥。 滇红茶的品质特征 // 滇红工夫红茶 滇红茶最初于1938年以工夫红茶的形式创制,逐渐演变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红碎茶。从传统的滇红生产工艺到运用新设备开发创新产品,滇红始终走在产品创新的前沿。 滇红工夫茶的品质特征之一在于其叶尖呈金黄色。叶尖颜色可分为淡黄色、菊黄色和金黄色。凤庆、云县、昌宁等地的工夫茶多呈菊黄色,勐海、双扛、临沧、普文等地的工夫茶多呈金黄色。根据产品品质,滇红工夫红茶已由最初的三个等级发展到六个等级。 // 滇红碎茶 滇红碎茶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众多红碎茶中,以“花碎橙白毫”最为著名,其特点是茶粒紧实,色泽红润,口感油润,颗粒饱满,冲泡后色泽鲜红,香气浓郁清爽,尤其适合搭配牛奶饮用。按照中国茶叶总公司制定的产品标准,滇红红碎茶最初有17个品类。1980年后,规范化为九个品类:特级一号碎茶、特级二号碎茶、中碎茶、低级一号碎茶、低级二号碎茶、特级碎茶、中碎茶、特级末茶、中碎茶。按照现行大叶种红碎茶标准,又可分为七种品类:特级一号碎茶、特级二号碎茶、特级三号碎茶、特级四号碎茶、特级五号碎茶、碎茶、末茶。 // 代表性创新型滇红茶#1 GABA红茶:采用云南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GABA茶加工专利技术(201120132521.4)加工而成的新型滇红茶。GABA红茶条索紧实,条索细密,色泽红褐色,金黄叶尖明显;冲泡后茶汤色橙红明亮,滋味浓郁持久,回味柔顺;叶底柔嫩,色泽鲜艳,色泽红润均匀。 #2 高原富硒红茶:采用纳米硒技术,结合独特的茶园栽培管理,使茶树鲜叶富含人体所需的硒元素。制成的高原富硒红茶,叶片紧卷、厚重、螺旋状,色泽乌黑油润,叶尖金黄明显。冲泡后,茶汤色泽红亮,香气浓郁醇厚,回味悠长,口感清甜爽口,叶底嫩滑,红褐色,均匀细嫩。 #3 紫娟红茶:采用紫娟品种的鲜叶制成,富含花青素。其外观特征是条索紧实,条索细密,色泽乌黑油亮,叶尖金黄明显。茶汤色泽靛红,香气浓郁醇厚,回味悠长,滋味醇厚甘甜爽口,叶底柔嫩,色泽紫红均匀。...
滇红茶——云南的玉叶和上好的甘露
滇红作为大叶种红茶的代表,是著名的红茶品种,以其浓厚、醇厚、鲜爽的品质而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滇红由冯绍裘于1938年11月首次试制。目前,其主要产区分布在云南西南部茶区,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包括凤庆、勐海、临沧、双江、云县、昌宁等县(市)。 滇红的历史与起源 滇红的历史始于抗日战争时期,从1938年秋到1941年秋,经历了调研、试制、工厂化生产三个阶段。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中国茶叶公司派冯绍裘到云南考察茶叶产销情况,在顺宁(今凤庆) ,冯绍裘先生用“一芽二叶”鲜叶制样红茶,其茶尖金黄,汤色红润明亮,叶底鲜红(橙红),香气浓郁,是其他省份小叶种红茶所不具备的。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创办顺宁实验茶厂(凤庆茶厂前身),试制成功工夫红茶,初名“云红”。云南红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4月9日,“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正式将云南红茶由“云红”更名为“滇红”,并沿用“滇红”这一云南红茶名称。同年9月,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正式成立。范和钧先生采用勐海大叶种鲜叶,制取红、绿茶样品,其红茶“质醇厚,色香味较杞门红茶佳,香气较印度红茶高”,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此,滇红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50年代,滇红工夫茶主要销往苏联,苏联人赞誉其“世界红茶中,可与北印度阿萨姆茶媲美”。1958年,凤庆茶厂生产出第一批优级红碎茶,标志着滇红红碎茶生产的开始。 凤庆茶厂生产的特级滇红工夫茶1986年、1990年两次被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并荣获国家名茶称号。2014年,“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滇红的加工工艺 滇红茶属全发酵茶。根据制作工艺不同,滇红茶可分为工夫红茶和碎茶。工夫红茶以一芽二叶或三叶为主要采摘标准,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红茶坯茶,再经过精制加工制成不同等级的成品茶。 红碎茶经过萎凋、切块、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分为碎茶、片茶和末茶。根据品种、产地和产品质量,云南省大叶种红碎茶是红碎茶一级标准的基准。滇西南茶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云南大叶种优良的种质资源。勐库种、凤庆种、云抗10号、佛香等国家级和省级良种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基础,使滇红成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枯萎 萎凋是滇红茶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序。萎凋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铺叶厚度和通风条件来调节温度。温度调节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宜过猛。温度调节时,应遵循温度由高到低、气流由强到弱的原则,防止后期萎凋温度过高,影响茶叶品质。滚动 揉捻是决定滇红茶外观美感的另一个关键步骤。由于工夫红茶要求茶形紧实、色泽深邃、滋味醇厚,揉捻必须彻底。揉捻过程遵循“不揉→轻揉→重揉→轻揉→松揉”的顺序,揉捻力度不断递增和递减。揉捻时间为40至60分钟,揉捻至“茶叶紧卷,色泽黄绿,花果香气浓郁,茶汁汩汩流出,手感粘稠但不湿润”为最佳揉捻状态。发酵 发酵时间较长,滇红工夫红茶通常发酵时间在7小时左右。生产过程中,发酵程度的判断主要依据茶叶在发酵过程中香气和颜色的变化。香气的变化过程为:浓郁的草香→青香→花香→果香;颜色的变化过程为:绿色→绿黄→黄色→黄红色→橙红色→红褐色。发酵良好的感官指标为“发酵后的茶叶散发出浓郁的花果香气,颜色呈红褐色”。烘干为保证滇红茶色泽金黄油润,不干涩无光泽,干燥温度需控制在90-100℃之间,避免高温快速干燥。 滇红茶的品质特征 // 滇红工夫红茶 滇红茶最初于1938年以工夫红茶的形式创制,逐渐演变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红碎茶。从传统的滇红生产工艺到运用新设备开发创新产品,滇红始终走在产品创新的前沿。 滇红工夫茶的品质特征之一在于其叶尖呈金黄色。叶尖颜色可分为淡黄色、菊黄色和金黄色。凤庆、云县、昌宁等地的工夫茶多呈菊黄色,勐海、双扛、临沧、普文等地的工夫茶多呈金黄色。根据产品品质,滇红工夫红茶已由最初的三个等级发展到六个等级。 // 滇红碎茶 滇红碎茶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众多红碎茶中,以“花碎橙白毫”最为著名,其特点是茶粒紧实,色泽红润,口感油润,颗粒饱满,冲泡后色泽鲜红,香气浓郁清爽,尤其适合搭配牛奶饮用。按照中国茶叶总公司制定的产品标准,滇红红碎茶最初有17个品类。1980年后,规范化为九个品类:特级一号碎茶、特级二号碎茶、中碎茶、低级一号碎茶、低级二号碎茶、特级碎茶、中碎茶、特级末茶、中碎茶。按照现行大叶种红碎茶标准,又可分为七种品类:特级一号碎茶、特级二号碎茶、特级三号碎茶、特级四号碎茶、特级五号碎茶、碎茶、末茶。 // 代表性创新型滇红茶#1 GABA红茶:采用云南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GABA茶加工专利技术(201120132521.4)加工而成的新型滇红茶。GABA红茶条索紧实,条索细密,色泽红褐色,金黄叶尖明显;冲泡后茶汤色橙红明亮,滋味浓郁持久,回味柔顺;叶底柔嫩,色泽鲜艳,色泽红润均匀。 #2 高原富硒红茶:采用纳米硒技术,结合独特的茶园栽培管理,使茶树鲜叶富含人体所需的硒元素。制成的高原富硒红茶,叶片紧卷、厚重、螺旋状,色泽乌黑油润,叶尖金黄明显。冲泡后,茶汤色泽红亮,香气浓郁醇厚,回味悠长,口感清甜爽口,叶底嫩滑,红褐色,均匀细嫩。 #3 紫娟红茶:采用紫娟品种的鲜叶制成,富含花青素。其外观特征是条索紧实,条索细密,色泽乌黑油亮,叶尖金黄明显。茶汤色泽靛红,香气浓郁醇厚,回味悠长,滋味醇厚甘甜爽口,叶底柔嫩,色泽紫红均匀。...
-
如何冲泡茶球才能发挥其最佳风味?
茶球适用于各种冲泡器皿。这里我们以盖碗冲泡为例:
如何冲泡茶球才能发挥其最佳风味?
茶球适用于各种冲泡器皿。这里我们以盖碗冲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