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紅卷金芽
滇紅卷金芽
滇紅曲紅金芽
這款滇紅卷金芽紅茶產自鳳慶茶區。鳳慶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臨滄市西北部,是世界聞名的滇紅茶之鄉。
此款滇紅卷芽茶精選雲南大葉種初摘單芽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工序精心製作而成。
滇紅捲芽的原料等級與滇紅金芽相近,差別在於捲芽的揉撚程度更深。其製作過程與杞門紅茶的捲毛峰相似。更深的揉捻能夠提升滇紅卷芽的香氣,使其沖泡速度更快,茶湯更容易提取。
此茶葉片肥厚緊捲,葉尖金黃,色澤油潤,光亮明亮,帶有花果香氣。
沖泡後,酒體呈現濃鬱鮮紅,金黃色環紋明顯,口感醇厚甜美,餘韻清新悠長,香氣持久。
採摘和加工
採摘和加工
茶園一般在四月採摘,對茶葉嫩度要求較高,春茶分6-7批採摘,以一芽一兩葉為主。

工夫紅茶的加工要點:

萎凋:採摘後,鮮葉置於萎凋槽、枯萎機或攤地自然萎凋。萎凋的目的是使葉片適量蒸發水分,使葉片柔軟有韌性,促進內部化學變化,去除青草味。一般萎凋後的鮮葉含水量應達65%左右。在常溫常濕條件下,自然萎凋需7-8小時。溫度越高,濕度越低,枯萎時間越短;反之,濕度越低,枯萎時間越長。萎縮適度的葉片應皺縮柔軟,擠壓時結塊,鬆開時散開,色澤暗沉,失去光澤,青草味減少,香氣逐漸顯現。萎凋是紅茶香氣形成的關鍵工序。

揉捻:條形紅茶的揉捻過程與綠茶類似,但要求更高,成條率需達到90%以上,細胞破壁率需達到80%以上,茶汁要滗而不滴,因此對揉捻機的性能要求更高。

發酵:發酵是紅茶加工過程中獨特的環節,使茶多酚充分氧化,從而形成紅茶獨特的色澤、香氣和口感。紅茶之所以被稱為發酵茶,是因為其紅茶湯色和葉片都經過發酵。目前,功夫紅茶的加工仍沿用傳統方法,加工週期相對較長,從揉捻到乾燥需4個多小時。發酵其實在揉捻過程中就已開始,而現場單獨發酵僅持續約2小時。理想的發酵溫度為24-25°C,濕度在80%以上。空氣流通對於完全氧化至關重要。當青草味消失、香氣增強、葉片變紅時,即為發酵完成。

乾燥:乾燥是紅茶加工的最後一道工序,旨在終止發酵,蒸發水分,達到毛茶產品的要求。紅茶乾燥通常使用兩段式乾燥機。
第一階段稱為粗烘,第二階段稱為精烘。粗烘應達到20%-25%的含水量,精烘則應達4%-6%。在兩階段之間,茶葉需要冷卻並重新吸收一些水分,然後再進行第二階段的烘乾。乾燥溫度遵循「粗烘高,精烘低」的原則-高溫為110-120°C,低溫為85-95°C。
釀造
釀造
白瓷茶具最適合沖泡功夫紅茶,如白瓷蓋碗、白瓷茶壺、白瓷杯等。
先用熱水沖洗所有器皿,然後放入約3-5克紅茶,將90℃~95℃的熱水倒入蓋碗中至2/3滿,然後迅速倒出-俗稱「洗茶」。
用茶壺沖泡時,第一泡至第十泡的浸泡時間大約是:15秒、25秒、35秒、45秒、1分鐘、1分10秒、1分20秒、1分30秒、2分鐘、2分30秒。浸泡時間可依個人喜好調整。
沖泡後,建議倒入白瓷杯中飲。如果杯壁上長時間殘留著金黃色的環紋而不散去,則為上等珍貴的紅茶。
紅茶儲存
紅茶儲存
紅茶的品質在發酵過程中決定
紅茶經過精心加工,如果儲存得當,其品質相對穩定。紅茶的保存期限很長,可以保存數年。
紅茶的儲存原則是:避光、密封、保持室溫、防潮。
1.儲存容器的選擇
雖然購買茶葉時通常會附帶罐子或茶包,但長期儲存時最好使用專業的容器。理想的茶葉容器由瓷器、不銹鋼或馬口鐵製成。將紅茶放入容器前,先用塑膠袋包裹,並排出袋中的空氣,以便更好地保留茶的香氣。
2. 儲存環境條件
儲藏環境直接影響茶葉的保存品質。茶葉的最佳儲藏環境應為乾燥、室溫、避光。此外,應避免潮濕的環境,因為紅茶易吸濕變質。陽光直射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使其色澤和口感改變;高溫則會加速有效成分的分解,降低營養價值。
3. 儲存期限
紅茶雖然可以長期保存,甚至在最佳的儲存條件下,可以保持其風味3-5年,但仍建議在1年內飲用。
- 功夫紅茶
- 500克/袋
- 免運費
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