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優質單叢?
單叢茶品質良莠不齊,最終體現在價格上。淘寶上,有些單叢茶每500克售價不到100元,還包郵,而有些單叢茶每500克售價高達百萬元,依然備受追捧。
那麼,怎樣才算是優質的單叢茶呢?
一、影響單叢茶品質的因素
主要有兩個面向:茶葉本身的品質和加工過程。其中,茶葉本身的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優質的茶葉需要搭配最精良的製作工藝,不容絲毫馬虎。而品質較差的茶葉,往往採用機器批量生產,而非手工製茶——這並非因為技藝低劣,而是因為即使工藝精湛,也無法將劣質茶葉轉化為優質茶葉。
那麼,是什麼影響了茶葉的品質呢?首要因素在於茶樹本身的品種特性。例如鴨屎香,在加工過程中不會產生肉桂香;蜜蘭香,在加工過程中也不會突然轉變為梔子香。當然,拼配茶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除了品種驅動的特性外,其他因素也會影響茶葉的質量,例如茶樹的地理位置,包括海拔、土壤和坡度,以及茶樹的年齡。
(1)地理特徵及海拔
這裡最關鍵的因素是海拔。 「山高霧大,茶好」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在高海拔的鳳凰山地區,持續的霧氣、高濕度和豐富的土壤腐殖質,都為茶樹的生長創造了理想的條件。總的來說,**茶樹的生長速度較慢,壽命較長,多酚和芳香化合物的累積也更高。

根據唐鎬等人的研究,單叢茶中的多酚含量以及芳香族化合物(醇、烯烴、醛、烷烴、酯類等)含量與海拔高度呈顯著正相關。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多酚含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加,但造成茶葉苦味的成分兒茶素卻隨海拔上升而減少。
因此,高海拔單叢茶具有香氣濃鬱、耐沖泡、回甘力強、苦味不重的特點,被潮州人譽為具有「山韻」。

然而,海拔越高並不一定意味著越好。極端海拔,氣溫可能降至冰點以下,可能會損害茶樹。因此,最佳海拔高度至關重要。
那麼,什麼海拔才算「高山」呢?熟悉單叢茶的人應該都聽過「烏東單叢」。烏岽山是鳳凰山的第二高峰,峰頂海拔1391公尺。附近的烏東村海拔985至1100米,擁有優越的茶樹生長條件,擁有900多年的茶樹栽培歷史和許多百年以上的古茶樹。這裡出產的單叢茶,俗稱“烏東單叢”,是高品質的代名詞。自然,它的價格也很高,通常每公斤數千元起,沒有上限。如果你在網路上發現「烏東單叢」每斤僅售100元,而且還免運費,那……那隻是買家失誤,而不是賣家失誤。

除了海拔高度,土壤酸鹼度和養分含量、坡度、地形、晝夜溫差以及降雨量等因素也會影響茶葉品質。例如,受天池水滋潤的烏東山,濕度高,使茶葉保持鮮嫩,散發出濃鬱的山香和甘甜的滋味。而待詔山(又稱大山),其土壤為富含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花崗岩紅壤,孕育了得天獨厚的茶葉種植環境——例如石古坪村,其土壤中花崗岩含量豐富,賦予茶葉濃鬱的柑橘花果香和礦物金屬香。
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很多,消費者一般很難全面了解所購買茶葉的生長特性。因此,只要記住「山高雲淡,出好茶」的道理就足夠了。
(2)茶樹的年齡
高山茶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其優越的生長環境,這意味著茶樹通常壽命更長。因此,高山茶通常採用“老樹”製成。這種茶不僅具有山茶的魅力,還具有“叢味”,這直接取決於茶樹的年齡。

「樹齡」指的是樹齡。在鳳凰山,樹齡50年以上,甚至超過100年的茶樹,都被稱為「老樹」。茶友通常把老樹茶與「樹香」連結在一起。
「灌木味」究竟是什麼?有些茶友認為它是一種淡淡的苔蘚味,因為老樹上長滿了苔蘚;有些人則認為它是老樹賦予的木質感。

誠然,這些描述聽起來可能有些玄妙。從科學角度來看,分析樹齡對茶葉品質的影響,最好是透過檢視樹齡與茶葉中溶解的化合物之間的關係來理解。
研究表明,由於茶樹的壽命因種類而異,樹齡對茶葉品質的影響也各不相同。但一般而言,**只要茶樹尚未進入衰退期,樹齡越長,茶葉品質越高。 **這是因為老樹根系更深更壯,能夠吸收更廣泛的養分。此外,隨著樹幹隨著年齡增長而變粗,其儲存養分的能力也隨之增強,從而產生更濃鬱的風味。

由於單樅樹壽命較長,進入衰退期較晚。在一般消費者能夠負擔的價格範圍內,茶樹的年齡通常與茶的品質呈正相關。
(3)採伐和加工
之前我們討論了單叢茶製作的六個主要步驟,所以您應該已經了解每個步驟的作用。相反,任何一個步驟處理不當都可能嚴重影響最終茶葉的品質。
例如,茶葉通常不會在下雨天採摘。然而,在春季長時間降雨期間,氣溫升高可能會加速茶葉成熟,從而可能錯過最佳採摘期。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茶農可能會選擇在雨中採摘,從而生產出“雨茶”,其品質遠不如在理想條件下採摘的茶葉。

茶農常說「日生香,火生色」。前半句指的是發酵過程中陽光的照射對香氣的形成。但如果在陰天採摘,會發生什麼事呢?市面上劣質的單叢茶,通常是因為在陰天採摘,導致茶葉錯過了最佳採摘時間。
總而言之,優質單叢茶的產出,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之間的和諧,任何一方失衡,都可能影響其品質。遇到好茶,就細細品味,珍惜它。
2. 如何辨識優質單叢茶
這是挑選優質單叢茶的必備知識。在傳統的線下管道購買茶葉時,大多數情況下不會立即成交。相反,他們會邀請你坐下來,品嚐幾杯茶,然後比較不同的選擇,再做決定。
此時,不要只依賴文字描述,可以透過乾葉、泡茶的色澤、香氣、滋味和葉末來直接了解茶葉。這裡有一個茶藝專家葉漢忠傳授的方法,不僅可以在實體店內使用,還可以在網上購買茶葉後帶回家中學習。
要評估茶的品質,可以用標準蓋碗沖泡三次。用量和浸泡時間與日常沖泡功夫茶略有不同。具體方法如下:
觀察乾葉並測量用量:浸泡前檢查乾葉。每次使用約4克乾葉。
初泡:用蓋碗沖泡。浸泡1分鐘後撇去浮沫。重點聞蓋碗溫熱的香氣,觀察茶湯的顏色,評估茶湯的口感。
二衝:浸泡1.5分鐘。再次注意口感,聞聞香氣,觀察湯色。
第三次沖泡:浸泡2分鐘。結合熱、溫、冷三種香氣,判斷茶的「魅力」(山韻)和香氣。
檢查廢葉和杯中殘渣:聞杯子和廢葉以評估香氣並觀察廢葉的形狀。
好的單叢茶符合以下標準:
乾葉:葉片緊實,光澤,外觀潔淨純淨。低山茶通常莖粗葉大,缺乏光澤。高山茶通常緊實、均勻、有光澤。香氣:香氣應濃鬱、濃鬱、持久。濃鬱的香氣通常在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沖泡後才會顯現,但在某些情況下,香氣在第三次沖泡後會逐漸消退。透過反覆評估(熱、溫、冷)來比較香氣,並結合短嗅和長吸(以衡量香氣的深度和持久性)。
口感:口感濃鬱、純正、清爽,具有明顯的山地魅力和叢林風味。
茶湯顏色:茶湯顏色因品種而異,但通常呈現明亮的金黃色。輕度烘焙的茶湯可能呈現淡黃色,而重度烘焙的茶湯則可能呈現橙黃色。
凋謝的葉子:葉子應柔軟、有光澤、形狀均勻,單樅樹應具有「綠腹紅邊」的特徵。水仙通常沒有紅邊。
當然,依賴文字描述可能會顯得抽象。事實上,沒有捷徑——你必須廣泛地品嚐、觀察和品嚐才能學習,透過比較經驗來識別茶葉品質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