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cess of Making Jasmine Scented Tea

茉莉花茶的製作過程

品種和採摘

中國大陸栽培的茉莉花品種有多種,依花瓣結構大致可分為三類。

1)單瓣茉莉(丹般茉莉)

早期(1963年以前)為茉莉花茶生產的主要栽培品種。
與重瓣茉莉花(晚上 8-9 點)相比,其花朵盛開的時間更早(下午 6-7 點)。此品種為茉莉花茶帶來清新的香氣和清爽的口感。
但其產量(1400-1750公斤/英畝,最高2800公斤/英畝)與重瓣茉莉(3500-5600公斤/英畝,最高10500公斤/英畝)相比要低得多。
此外,此品種易受植物病害影響,無法忍受雨季的寒冷天氣和澇漬條件。
雖然它能帶來良好的香味,但這些因素對整體性能不利。

2) 重瓣茉莉 (丹般茉莉)

由於上述因素,其他品種也得到了培育。如今,重瓣茉莉已成為大多數花園種植的主要品種。它不僅產量更高,還能承受更惡劣的天氣條件和環境,而且易於種植。此外,此品種的香氣更濃鬱,有利於茉莉花的生產。

3) 多瓣茉莉花 (Dan-ban Mo-li)

採摘後,花朵將在晚上 7-8 點開花
通常第一、二層外層花瓣會綻放,其餘花瓣可能在隔天綻放,甚至有時根本不綻放而枯萎。花朵盛開時間較長,香氣較淡,但產量較低。因此,此品種不適合製作茉莉花茶,用量較少。由於氣溫差異,茉莉花的花期因地而異。

一般來說,主要有四個季節:

  • 1)春季--又稱春華旬,一般在五、六月左右,產量約佔全年產量的15%左右。
  • 2)夏季-又稱(夏花旬),一般在7月份,產量約佔全年產量的30%。
  • 3)夏末--又稱(福華旬),八月產量約佔全年產量的30%。
  • 4)秋季-又稱(秋華旬),9月至10月,產量約佔全年產量的25%。

春季由於氣溫較低,植株養分累積較少,造成產量較低,品質較差。
早春至晚秋時節,花朵較小,顏色淡黃,採摘後不易開花,不宜用於薰香。
茉莉花的最佳觀賞期是夏季至夏末。此時氣溫較高,光照充足,雨水充足,有利於茉莉花開得更多、花苞更大、品質更佳。
茉莉花的採摘過程非常精細,以確保採摘到最合適的花朵。採摘的標準是花朵是否能夠在夜間綻放。

標準必須如下:

  • 1)選擇‘合適的花’,命名為(當天花)。
  • 正確的花的特徵是:花瓣飽滿,白色,花梗較長,即花冠(花冠)與花萼(花萼,花蕾上保護性的外層葉)之間的距離要足夠遠。
  • 2)不要採綠色的芽(叫青蕾)。
  • 花瓣不完整,花型較小,顏色不是白色,而是夾雜綠黃色。綠色的花蕾尚未成熟,不會開花。
  • 3)不要採白色的花(稱為白花)。
  • 指花已開,香油已揮發殆盡。

採茶葉

寧德素有「茶樹王國」之稱,擁有國家級標準品種11個,省級標準品種14個。其中,福雲6號和福鼎大白毫是主栽品種。這兩個品種出芽早,出芽率較高。
福雲6號葉片肉質較多,福鼎品種的芽葉肉質較多,且健壯,且表面覆有大量白色絨毛,兩者共同作用,使得珍珠不僅口感獨特,外觀也更具特色。
鮮茶採摘從三月開始,通常手工採摘一個芽,芽上有兩三片葉子。
採摘後,將茶葉移至室內陰涼處。然後,將茶葉攤成薄薄的一層。攤舖過程必須格外小心,以免損壞茶葉(受損的茶葉會變紅,影響最終產品的品質)。在此期間,新鮮茶葉中蒸發的水分會減少至約70%。
攤放後,茶葉會散發出青草味,減少苦澀味,增加胺基酸濃度,進而提高酒的清爽度。

過程:

茉莉花珍珠的製作過程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綠茶在早春進行加工,並保存至茉莉花季,即六月開始。
薰香過程需要精心保存花朵,以便讓茶葉散發出神聖的香氣。

用於製作茉莉花茶的綠茶葉的加工過程是怎麼樣的?
你知道為什麼優質的茉莉花茶是珍珠形狀嗎?

茶葉被製成與茉莉花相似大小和形狀的珍珠形狀,以便在進行混合時,茶葉和茉莉花可以很好地混合,並且可以有效地散發出葉子的香味。

採摘後,茶葉將經歷四個主要過程:

(a)(砂青)-酵素失活(漂燙)
此過程使用加熱至攝氏260度的滾筒或蒸籠進行。其目的是利用高溫使茶葉中的氧化酶(例如多酚氧化酶(PPO))失去活性。高溫只需很短時間即可將茶葉加熱至攝氏80度以上,並抑制氧化酶的活性。這可以防止茶葉因酶活性而變紅。
同時,高溫導致新鮮菸葉的青草氣息蒸發。此外,菸葉在高溫下失水後變得更軟。這是為了在後續的揉捻步驟中形成所需的形狀。
汆燙後,將軟化的茶葉捲成條狀。

(b)(洪貝)-第一次乾燥
在第一步乾燥過程中,使用機器將葉子乾燥至含水量為 30%,然後鋪開並冷卻。

(c)(柔碾)-碾壓-形成珍珠形狀
葉子冷卻後,便進入手工捲製工序。卷製過程需要大量的手工勞動,才能將葉子捲成珍珠的形狀。即使是專家,一天也只能捲出約2公斤的珍珠。

(d)(乾照)-乾燥
形成的珍珠將使用機器進行乾燥。
乾燥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次烘乾溫度為攝氏110-120度,第二次烘乾溫度較低,為攝氏95-105度。半成品茶含水量約為7%。乾燥後的珍珠將保存至茉莉花期。儲藏期間,珍珠含水量必須控制在9%以下,並保持密封,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

在進行窨製之前,必須對茶葉進行重新調理:

分離
珍珠會根據大小仔細分離。此外,也會進行篩選,去除碎片、茶末或薄片。

(Fu-huo)-再乾燥
半成品茶會在機器中加熱至攝氏100-110度進行乾燥,並將水分降低至4-4.5%。較低的溫度是為了防止茶葉焦化,影響成品茶的品質。再次乾燥的目的是蒸發掉茶葉在儲存過程中滯留的過多水分,從而消除茶葉中令人不快的陳味。

(Leng-que)-冷卻
珍珠乾燥後,溫度通常在攝氏60-80度之間。乾燥後的珍珠會被攤開冷卻,溫度會比環境溫度高1-3攝氏度。如果珍珠溫度過高,會影響香氛過程。茉莉花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較低的溫度對茉莉花的生長有利。

茉莉花茶花的準備

剛採摘的花必須按照以下步驟精心照料:

花卉冷卻
鮮花運送至工廠製程中,由於堆放及呼吸作用,鮮花溫度逐漸升高,最高可達38℃左右。這不利於鮮花的生理活動,影響後期開花。運送過程中,需在鮮花上鋪約10公分的薄層降溫。若雨後採花,需鋪較薄的薄層,並用風扇吹乾,加速水分蒸發。

花的養護
養護的目的是嚴格控制堆花的溫度。這是確保鮮花品質的關鍵步驟。茉莉花在開花期間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最適溫度為攝氏32-37度。若堆花溫度低於攝氏30度,則堆花厚度加大以保持溫度;如果溫度高於攝氏38度,則攤開厚度減小。
春秋季節室溫較低,一般將花堆至30-40cm,甚至用布覆蓋,以保持溫度。

篩花
當60%的花朵盛開時,進行篩分。篩分的目的是根據花朵的大小進行分類。此外,篩分也會去除綠芽和花莖。只有大小合適的花朵才會被採摘和使用。這對於確保在香薰過程中花朵同時盛開至關重要。

將茶葉與茉莉花混合

這是香味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影響成品的品質。

有六個關鍵因素:

珍珠比例:

花的用量與最終產品的等級有關。一般來說,等級越高的花用量越多。

為了生產100公斤特級茉莉花珍珠,總共需要使用100公斤的花。

每100kg鮮花分4次窨製:

  • 第一次窨製-38公斤
  • 第二次縵縵-30公斤
  • 第三次窨製-26公斤
  • 最終窨製-6公斤

一級窨製3次,不進行終窨,等級越低,窨製次數越少。
對於四級以上的茶,首先使用從其他高級茶最後一次窨製中收集的廢花(花渣)進行窨製。
整個攪拌過程由手工完成。首先,將茶葉和花料分別分成3-5份。第一份茶葉會攤成10-15公分厚的一層,然後將第一份花料撒在上面。如此反复,層層遞進。完成後,工人會用耙子將混合物分離並攪拌,靜置5-6小時後再進行通風。

(通華)-通風
通風的目的是

  • 1)降低混合物的溫度,
  • 2)為花朵提供氧氣,使其持續開花,
  • 3)從混合物中釋放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質。

工人用耙子將混合料耙平,厚度為10-15公分。每隔15分鐘重複一次,持續1小時。當混合料溫度降至約攝氏33-38度時,將混合料再次堆疊至30公分厚,再靜置5-6小時。
有時,如果堆料的溫度再次升至攝氏40度左右,則需要進行第二次通風。
整個薰香過程需要10-12小時。當混合物的溫度再次升至攝氏40度以上時,花朵開始枯萎變黃,不再散發香氣,此時就需要將花朵取出。

(奇花)-分開花
窨製完成後,必須立即將枯萎的花朵除去。如果拖延,花朵就會被煮爛,使茶葉產生異味。
摘花時機須遵循以下規則:

  • 1)當堆料溫度在第一次燜燒時達到41℃,第二次燜燒時達到40℃,第三次癤時達到38℃時。
  • 2)第一次瑤香時堆體含水率達17~18%,第二次瑤香時堆體含水率達13~14%,第三次瑤香時堆體含水率達11~12%。

(鴻貝)-烘乾
第一次窨製後,茶葉需進行乾燥以降低水分含量。乾燥溫度取決於窨製次數:

  • 第一次繅絲-110-120攝氏度,水分降至5-5.5%
  • 第二次繅絲-100-110攝氏度,水分降至5.5-6%
  • 第三次繅絲-90-100℃,水分降至6-6.5%

乾燥後,茶葉的溫度必須降至攝氏40度以下,然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窨製工序(轉引,即重複窨製)。

(緹華)-最後的窨製
這是賦予茶葉濃鬱清新花香的秘訣之一。最後的窨製是為了增加茉莉花香的濃鬱,並為茶葉增添自然清新的花香。
選用上等茉莉花:花瓣大、色澤潔白、香氣濃鬱。每100公斤茶葉用花6-8公斤,具體用量取決於茶葉的含水量。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香氣,窨製後不會進行烘乾。因此,在窨製前,需檢測茶葉的含水量,併計算用花量。將窨製好的茉莉花混合均勻,靜置6-8小時。最終成品的含水量控制在8.5%以下。窨製完成後,將用完的花去除,並將茉莉花茶裝入紙箱包裝。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