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aming and Aroma Types of Dancong

單叢茶的命名及香氣類型

鳳凰單樅,因由單株樹採摘加工而成,有時也單獨命名,其命名方法十分複雜。

有些茶樹的名稱是根據茶樹的特性而定的,例如有以樹形命名的茶樹,如大叢茶、娘仔傘、雨傘茶等。
其他的則根據葉子的形狀來命名,如尖葉仔、團樹葉、柚葉等。

還有一些是根據葉子的顏色來分類的,例如大烏葉,烏葉仔,小烏葉和大白葉。
有些茶園以茶樹所在地命名,如“石古內”和“凹富後”。
其他則以茶農的名字命名,如猴種、忠漢種和立民種。
有的以故事和傳說命名,如八仙、老仙翁、宋茶、兄弟仔、棕蓑挾等。

我們最熟悉的單叢品種主要是根據香型和風味來命名的,如黃梔香、芝蘭香、玉蘭香、蜜蘭香、杏仁香、桃仁香。香)和肉桂香(肉桂香,肉桂香)。

有時,即使這些名字也不夠!然後呢?由此產生了複合命名法,如忠漢種黃梔香、白葉黃梔香、竹葉芝蘭香、坡頭夜來香等。

例如,鳳凰鎮政府出版的《中國鳳凰單叢茶圖譜》收錄了213株代表性的單叢茶樹,每株都有其獨特的名稱。但這只是概述,還有很多名茶樹並未收錄其中。在鳳凰茶區,目前有3500株樹齡超過200年的茶樹,更不用說遍布近3萬畝茶田的無數茶樹了。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單樅茶的命名和香型呢?由於單樅茶屬高香型茶,以香氣著稱,因此香氣是鑑別單樅茶的主要方法,按香氣進行分類既常見又合乎邏輯。本節主要參考黃柏梓先生對5120株單樅茶樹的研究成果,結合1996年「鳳凰茶樹資源普查計畫組」的調查結果以及經常提到的十種常見香型,對單塔茶的典型分類進行簡要介紹。

透過上圖,我們可以大致了解鳳凰單楓的經典香型,主要分為自然花香型、果香型、草本香型。其他香型則被歸類為雜香型。在常談的十種香型中,花香型和草本香型佔了絕大部分。

當然,上述分類並非官方定義,更多是愛好者或專家的概括總結。部分書籍或文獻的分類可能略有不同。例如,黃伯獻先生將薑香歸類為藥香,而《鳳凰單叢圖鑑》則將其歸類為薑花香,屬於花香範疇。即使是單叢茶的十個香型,其定義也各不相同,因此這些分類僅供參考,不應視為最終的分類。

然而,分類方法的差異並不妨礙我們介紹單樅的經典香型。以下將簡要介紹幾種常見的香型。每種香型除了直接以香氣命名外,還包括一些以歷史或傳說命名的名樹,它們也歸入這些香型。此外,也簡單介紹了每種香型的產地和口感。


1. 黃梔香-黃梔子香

品質優良、帶有梔子花自然香氣的水仙茶被稱為黃梔香,久而久之,演變為黃枝香。黃枝香是單叢茶中種類最多、品種最全的品種,除了常見的黃枝香單叢外,還有宋種、老仙翁、東方紅、凹富後等。

(1) 宋中黃志祥 (宋種)

幾乎每本介紹單叢茶香型的書籍,都會以「宋種黃之香」開頭,又稱烏岽宋茶或宋茶1號。這是一種古老的有性繁殖茶樹品種,樹齡約600年,位於烏岽李仔坪村,海拔1150公尺。這棵茶樹以高產量著稱,在“大躍進”時期被更名為“東方紅”,但在1987年被一名精神病患者破壞後,產量驟減。

這株茶堪稱傳奇單叢茶樹。 2014年和2015年,這株單叢茶的成品價格高達**百萬元/公斤(500克)。沒錯,你沒看錯—**一公斤百萬元**。

1990年後,茶農以嫁接等方式繁殖松種黃植香,確保了松種黃植香的保存與持續發展。

(2) 老仙翁

又稱黃之香,因樹齡大,成茶香氣濃鬱,可與八仙媲美,故名老仙翁。母樹位於烏岽李仔坪村海拔1100公尺處,樹齡逾400年。但近年來產量下降,為挽救樹根,曾開挖周圍岩石護根,但此舉導致根部受損,母樹於2006年枯死。現在市面上販售的老仙翁茶,多為原樹的實生苗、扦插苗或嫁接苗。

此茶香氣高昂持久,湯色金黃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味悠長,具有鮮明的山岳韻味。

(3)東方紅2號(東方紅2號)

如前所述,宋種黃之鄉因在「大躍進」時期產量高,被稱為「東方紅」或「宋茶」。東方紅2號由宋茶種子培育而成,品質甚至被認為高於母樹。這款茶湯帶有天然梔子花的清香,口感濃鬱,清爽甘甜,具有古樹特有的濃鬱滋味,回味悠長,耐泡性好。

(4)凹富後

因位於凹富後而得名,母樹樹齡逾150年,屬有性繁殖水仙品種,為單樅名茶,古樹名茶。茶香濃鬱,帶有黃梔子花香,香氣清澈高昂,湯色橙黃明亮,滋味甘甜爽口,耐泡。

2. 芝蘭香-蘭花香

芝蘭花香型茶具有天然的蘭花香味,是單叢茶的主要香型之一。除了常見的芝蘭香丹叢外,著名的八仙過海、八仙也屬於這一類。

八仙過海之名源自於此茶的歷史。相傳光緒二十一年(1898年),烏岽村李仔坪村的茶農從仔寮村(現埡後村)帶回大葉種烏葉單叢,扦插繁殖,有八株存活,且保留了母樹的優良性狀,故稱去仔寮種。後人將這八株樹比喻為八位仙人,各顯神通,解放後便改名為八仙過海,後簡稱為「八仙」。現今市面上的八仙單叢,即由這八株母樹繁殖而成。

芝蘭茶散發蘭花香氣,韻味獨特,口感醇厚甘甜,清爽怡人。它以耐沖泡而聞名,深受茶友的喜愛。其香氣濃鬱醇厚,餘韻悠長。戴素賢教授在芝蘭茶香氣成分研究中,鑑定出其主要成分為橙花叔醇、芳樟醇及順式茉莉酮等六種天然花香化合物。由於這些物質的沸點均勻,香氣濃鬱持久。戴素賢教授用「沖天香」來形容芝蘭茶,展現了其無與倫比的濃郁香氣。

3. 蜜蘭香-蜜蘭香氛

此茶因成品茶帶有明顯的蜂蜜甜味和蘭花花香,故得名「蜜蘭單叢」。此品種的母樹於1978年凋零,樹齡達450年。目前的蜜蘭單叢主要以母樹的後代進行無性繁殖。

蜜蘭茶以其優良的基因而聞名,通常是人們在單叢茶中首先接觸到的。由於其優良的基因,鳳凰村自1996年左右開始大規模種植。由於種植面積廣闊、單位面積產量高,蜜蘭已成為最常見的單叢茶。然而,儘管與烏岽蜜蘭一樣屬於高山茶,但由於種植範圍更廣,其價格也低於其他類似海拔的單叢茶。

另一方面,其茶湯帶有明顯的蜜汁甜味,入口順滑,即使是初嘗單叢茶的人也很容易接受,這種香型很受市場歡迎。

蜜蘭單叢茶,蜂蜜滋味濃鬱,蘭花香氣撲鼻。其香氣清香濃鬱,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醇厚清爽,餘韻悠長。此外,它耐沖泡,具有濃鬱的山茶風味,是入門級單叢茶的佳之選。

4. 玉蘭香-玉蘭香型

因其獨特的香氣,得名於玉蘭花。與其他單叢茶的濃鬱口感不同,這款茶更清淡雅緻。茶湯呈黃色,不苦不澀,清淡而醇厚。 **其香氣濃鬱,卻又如蘭花般細膩,散發著優雅的氣息。 **用「雅緻」一詞來形容它的口感,恰如其分。

此茶又稱立民種,因1961年以扦插繁殖而成,後被村民魏立民發現,因其生長習性獨特,芽力強,品質優良,遂加以繁殖栽培。玉蘭單叢茶即使在低海拔地區也能產出香氣濃鬱的茶,其後代後來遍布全村,故被稱為立民種。

此茶湯具有天然玉蘭香氣,清香細膩,空靈悠長,湯色淡黃明亮,滋味醇厚。

5. 雅詩香(銀花香)-鴨屎香(銀花香)

很少人認識銀花香,但幾乎所有熟悉單叢茶的人都知道鴨屎香這個術語。沒錯,銀花香就是鴨屎香。

「鴨屎香」這個名字,來歷頗為粗俗。相傳,鳳溪坪坑頭村的名茶,是由烏岽村村民魏春色引進的。初栽於「鴨屎土」(一種黃沙土),茶葉雖然滋味芬芳,卻引來村民的詢問。魏春色唯恐被人學真傳揚,便隨便取名為「鴨屎香」。然而,鴨屎香終究逃不過栽培的命運,扦插枝條被盜,大肆嫁接,迅速在鳳凰鎮蔓延開來。

「鴨屎香」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2012年,茶農、專家、學者認為這個名字不雅,因其與金銀花的香味相似,便改名為「銀花香」。

對於那些不了解其歷史的人來說,聽到這個名字可能會讓人懷疑它是否與高品質的單叢茶有關。然而,在了解了背後的故事後,這個幽默的名字又增添了一絲魅力。有些人甚至認為,改名為「銀花香」反而會失去它的特色。

這款茶散發著濃鬱持久的天然金銀花香氣。茶湯呈現明亮的橙黃色,風味獨特,餘韻悠長,回味悠長,蘊含著濃鬱的山茶精華。它廣受喜愛和栽培,是單叢茶中另一個絕佳的入門之選。

6.肉桂(肉桂香氣)

這種茶因茶湯中帶有肉桂般的香氣而得名。我認為它與其他香氣類型相比,有兩個關鍵優勢:特別濃鬱的口感和在多次沖泡後仍然保持的卓越持久性。

這些特性歸功於其高含量的可溶性物質和茶多酚,而這些物質正是茶葉耐沖泡的關鍵。其主要芳香化合物橙花叔醇和高沸點芳香物質,確保了其香氣濃鬱、持久、甘甜。

桂香型單點茶的特色是回味濃鬱,但要達到這種回味,需要高超的沖泡技巧。由於茶多酚含量高,前幾泡應快速出水,以免茶多酚過度萃取,導致苦澀感。之後幾泡,可以逐漸增加浸泡時間。若沖泡得當,桂香單樅茶湯桂香濃鬱,甘甜醇厚,餘韻悠長,通常可以沖泡三十多次。這種「快起慢收」的沖泡方法適用於大多數單樅品種,但對桂香單樅尤為重要。

對於單叢茶的新手來說,肉桂香型可能不太容易上手,因為它略帶苦味。然而,掌握正確的沖泡方法,就能展現出它獨特的濃鬱口感和獨特的回味,使其成為特定茶類愛好者的最愛。它的主要芳香化合物——橙花叔醇,與福建烏龍茶相似,這意味著喜歡岩茶的茶友也可能會喜歡它。

7.薑花香

此品種歷史上曾被稱為薑花香、薑木香,後來稱為通天香。因其清淡的薑花香,以及茶湯中略帶生薑的辛辣味而得名。薑花香、薑木香、通天香均屬此類,是單點茶中較為珍貴的品種之一。

「通天」之名,體現了此茶濃鬱的清香。沖泡後,清澈濃鬱的香氣瀰漫於室內,因此得名。

此茶具有獨特的天然薑花香氣,湯色金黃明亮,口感微甜,略帶薑辣,山茶精華濃鬱。是辨識度極高、備受推崇的單叢茶品種。

8. 杏仁香

杏仁香型屬於藥草香型,是藥草香型中較大的一個亞型。因其香氣和滋味類似杏仁而得名。除了杏香單樅,鋸朵仔、桃子仁香等茶也屬於杏仁香型。

桃仁香,顧名思義,就是桃子的味道。那麼鋸朵仔呢?這種茶因其葉片上深邃的鋸齒狀棱角而得名,形似鋸齒。儘管葉形獨特,但因其濃鬱的杏仁香氣和口感,以及回味悠長、口感清爽的特點,被歸類為杏仁香型,深受茶友的喜愛。在很多茶館裡都能見到這種茶。

9. 老叢水仙 (Old Bush Shui Xian)

常說的「老叢水仙」嚴格來說並不屬於單叢茶。如前所述,它屬於水仙茶系的等級體系,一般被認為品質低於單叢。這是因為水仙茶雖然經過了波青工序,但卻無法形成單叢那種複雜高亢的香氣。因此,水仙茶通常不經過波青工序,因此茶坯不具備單叢那種「青坯紅邊」的發酵特性。



那麼,為什麼這裡會提到它呢?因為它本身就擁有獨特的品質。優質的鳳凰水仙樹通常都是老樹,樹齡往往長達百年甚至數百年。這些樹根深蒂固,在高山雲霧中緩慢生長,具有獨特的山地風格和複雜的灌木風味。

水仙茶因不經波青處理,茶多酚含量較高,但口感偏苦澀。在最後的烘焙階段,水仙茶採用比單叢更重的火候,適當降低茶多酚含量,提升茶湯的濃鬱醇厚感。

輕度至中度烘焙的水仙茶,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變綠或產生異味。經過深度烘焙後,水仙茶至少需要陳年六個月或更長時間。這個過程叫做“復熟”,讓香氣物質充分揮發,同時使茶湯更加醇厚。這和武夷岩茶的烘焙過程一樣,需要存放復熟。而經過多年陳年的鳳凰水仙茶,通常被稱為「老水仙」。

前面提到的「徹底烘焙」有兩個目的:一是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二是防止水仙茶在陳年過程中再次變綠。優質的水仙陳年茶,經過一段時間的陳化,茶湯醇厚順滑,香氣內斂沉穩,滋味濃鬱,回味悠長,「叢」字深厚,耐沖泡,深受老茶友的喜愛。初次品茶者,建議適當減少茶葉用量,以免茶湯過苦或過澀。

10.單叢紅茶

單叢紅茶是近年來興起的新品種。茶友發現,單叢與雲南紅茶(滇紅)、英德紅茶(英紅)的生長環境相似,都位於北迴歸線附近,氣溫高、光照強、雨水充沛,茶多酚含量也比較接近。然而,差別在於香氣成分。與雲南紅茶和英紅茶相比,單叢茶的香氣更加濃鬱多樣。 **以單叢茶鮮葉為原料,採用紅茶工藝加工而成的茶稱為單叢紅茶**。

由於紅茶的加工過程與烏龍茶不同,紅茶經過深度發酵,單叢紅茶的茶多酚、咖啡因和氨基酸含量低於單叢烏龍茶。相反,它含有更多源自茶多酚發酵的氧化產物,例如茶黃素和茶紅素。在芳香化合物方面,兩者也存在差異。單叢烏龍茶注重濃鬱的花香,而單叢紅茶則擁有更純淨、更持久的蜜香。

對於那些覺得單叢茶味道太濃的人來說(例如擔心喝太多會失眠或胃部不適的初學者),但仍然被單叢茶濃鬱的香氣所吸引,單叢紅茶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沖泡方法也略有不同,紅茶的沖泡溫度在95°C左右,比單樅或水仙略高,浸泡時間也可略長。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