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茶包裝
普洱茶經過特殊包裝,用於交易、鑑定和儲存。茶客和收藏家可以透過這些特徵來判斷普洱茶的真偽。
個人蛋糕
包好的冰茶的典型內容
普洱茶餅(Bĭngchá)幾乎總是與包裝一起出售:

包裝紙通常由薄棉布或棉紙製成,上面印有茶葉公司/工廠、生產年份、採收地區/山地、茶樹類型和配方編號。包裝紙上還可以貼上花紙、標誌和圖案。有時,一塊普洱茶餅會用多個包裝紙包裹。
內飛:原本黏在茶餅上的小票,現在通常在壓制過程中嵌入茶餅中。它通常用作茶的真偽證明或標誌。一些高端普洱茶餅上會嵌入不只一個內飛。內飛通常標明茶廠和品牌。
內票:包裝紙下鬆散包裝的較大說明票或傳單。兩者都有助於確認茶餅的身份。它通常標明工廠和品牌。此外,許多內票還包含茶廠歷史的概述以及對茶的額外讚美,從其口味和稀有性,到其治病和減肥的功效。
餅:茶餅本身。茶餅或其他壓縮普洱茶可以由兩種或多種等級的茶葉製成,通常等級較高的茶葉放在餅的外部,等級較低的茶葉或碎葉放在餅的中心。這樣做是為了改善茶餅的外觀,提高銷售量。預測內部茶葉的等級需要一些努力和挑選經驗。然而,茶餅凹痕的內部和周圍區域有時可以揭示內部茶葉的品質。
近年來,內費在識別和防偽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勐海茶廠,為了遏制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市場上假冒茶葉的氾濫,開始在茶票上印製微縮和壓花圖案。一些內費還會標註年份,並根據特定生產年份進行標註,以幫助識別茶餅,防止透過大量使用不同品牌標籤進行偽造。
批發的
大量購買的普洱茶通常成疊出售,稱為“筒”,用竹筍殼、竹莖殼或粗紙包裹。有些陳年普洱茶的筒裡會附有筒票,但2000年以後的普洱茶很少見到這種包裝。 [4] 筒裡裝的餅茶數量取決於單一餅茶的重量。例如,一個筒裡可以裝:
七個 357g-500g 白茶,
五塊250克迷你白茶
十個100克迷你白茶

十二通稱為一件(jiàn),但不同生產商/工廠對多少通為一件的說法有所不同。一件茶葉用竹籃捆紮,通常側面貼有一張大票(拼音:dàpiào),上面標明了該季茶葉的批號、生產數量、茶葉種類以及產地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