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西方和東亞茶葉市場通常將普洱茶歸類為後發酵茶或紅茶,但實際上普洱茶可分為三種加工方法,即:綠茶、發酵茶和二次氧化/發酵茶。
1970年代廣雲貢餅的「生青」碎塊。請注意,由於陳化,餅葉原本是綠色,現在變成了棕黑色。
如果普洱茶在壓製成茶餅之前經過輕度加工,則可以歸類為綠茶。未經壓榨的普洱茶稱為毛茶,而經過壓榨的普洱茶則稱為「生普洱」。雖然普洱茶並非總是美味,但它們相對便宜,並且通常可以陳釀長達二三十年。如果普洱茶經過長達一年的緩慢發酵,並利用發酵微生物進行加工,也可以歸類為發酵茶。這種普洱茶被稱為“熟普洱”,口感醇厚,易於飲用。陳年普洱茶是經過二次氧化和後發酵的茶。如果由綠普洱陳釀而成,陳年普洱茶口感醇厚,但仍保持著清爽的口感。
根據生產工藝,市面上常見的普洱茶主要有四種:
毛茶:散裝出售的普洱茶青葉。用於製作壓制普洱茶的原料。加工不良的毛茶會導致普洱茶品質較差。
青普洱:未經任何額外加工的壓制毛茶。優質青普洱茶深受收藏家追捧。
熟普洱:壓制毛茶,經過長達一年的發酵,最後成熟。發酵不良的毛茶會呈現渾濁狀態,伴隨魚腥味和酸味,是劣質陳年普洱茶的標誌。
陳年生普洱:經過緩慢的二次氧化和一定程度的微生物發酵的茶。雖然所有類型的普洱茶都可以陳年,但通常壓制的生普洱最受推崇,因為陳年毛茶和熟普洱都缺乏“乾淨”和“濃鬱”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