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茶的生產
所有類型的普洱茶均由毛茶製成。毛茶是一種未經氧化的綠茶,由產於雲南南部山區的「大葉」茶樹加工而成。毛茶在壓制前需要經過數月的「熟成」才能製成熟普洱(俗稱「熟普洱」),或直接壓制製成生普洱。
雖然未經陳釀和加工的生普洱茶嚴格來說屬於綠茶,但成熟或陳年的生普洱茶有時會被誤歸類為紅茶,因為其葉片和湯色呈現深紅色。然而,無論是成熟還是陳年的普洱茶,都經歷了由茶中生長的微生物以及自由基氧化作用引起的二次氧化和發酵,因此使其成為一種獨特的茶。
在中國,完全氧化的茶(“紅茶”)被稱為“紅茶”,而普洱茶實際上被歸類為“紅茶”(定義為後發酵茶),一些人對此表示不滿,他們主張將普洱茶單獨歸類,因為許多其他紅茶的標準和地位往往較低。
生普洱和毛茶
採摘合適的嫩葉後,製作生茶或熟普洱茶的第一步是將其製成青毛茶或毛茶。採摘的茶葉需要小心處理,以防止碰傷和不必要的氧化。如果天氣允許,茶葉會被攤在陽光下或通風處,使其枯萎並去除部分水分。在下雨天,茶葉會透過輕微加熱進行萎凋,這在加工過程中的細微差別會影響最終製成的毛茶和普洱茶的品質。根據茶葉加工商的不同,有時甚至會省略枯萎工序。
相對年輕的生普洱茶。注意灰色和深綠色的色調。
隨後,用大鐵鍋將茶葉乾炒,這個過程被稱為「殺青」(拼音:shā qīng),它可以抑製茶葉中的酵素活性,防止進一步氧化。酵素氧化停止後,茶葉可以透過幾個步驟進行揉搓、壓條和塑形。塑形後的茶葉最好在陽光下曬乾,然後手工挑選,去除壞葉。乾燥後的毛茶可以直接送到工廠壓製成生普洱,也可以進一步加工成熟普洱。有時,毛茶會不經壓榨而陳化,成熟後以散葉生普洱的形式出售。
生普洱茶(中文:生茶;拼音:shēngchá 或中文:青茶;拼音:qīngchá),也稱為“未煮過的普洱茶”或“綠普洱茶”,是未經額外加工而壓縮成最終形狀的毛茶茶葉。
熟普洱
成熟的普洱茶。請注意由於氧化/發酵,顏色較淺的葉子呈現橙棕色。
熟普洱茶(中文:熟茶;拼音:shúchá)是指經過特殊加工,以模仿陳年生普洱茶的壓制毛茶。雖然它更常被稱為“熟普洱”,但其加工過程實際上並非通過烹飪來模擬陳化過程。 「熟」一詞的出現可能源自於音譯不準確,因為「熟」既有「完全煮熟」的意思,也有「完全成熟的」的意思。
將毛茶轉化為熟普洱茶的工藝是近期發明的,透過在受控條件下的溫暖潮濕環境中長時間的細菌和真菌發酵,操縱條件以接近陳化過程的結果,該技術稱為 wòdūi(渥堆,英文為「濕堆」),其涉及以類似於堆放的方式對茶葉進行堆肥、潤濕和翻轉堆放。
將堆好的毛茶進行堆疊、潤濕、攪拌,確保發酵均勻。
發現雲南各地發酵堆中發現的細菌和真菌培養物在各個工廠之間差異很大,包括多種曲霉菌、青黴菌、酵母菌菌株以及多種其他微生物群。
控制熟化過程中的多個變量,尤其是濕度和麴菌的生長,是生產高品質熟普洱茶的關鍵。發酵/氧化過程控制不當會導致普洱茶品質不佳,其特徵是茶葉嚴重腐爛,香氣和口感類似堆肥。熟化過程通常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因此,2004 年初生產的成熟普洱茶將在 2004/2005 年冬季壓榨,並於 2005 年底或 2006 年初上市。
這項製程最初由勐海茶廠和昆明茶廠[8]於1972年開發,旨在模仿陳年生普洱茶的風味和色澤。該技術源自當時茶商用來偽造茶葉年份的「濕藏」技術。熟普洱茶於1975年開始大規模生產。熟普洱茶無需進一步陳年即可飲用,但也可以儲存起來,以「散去」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不太鮮美的風味和香氣。茶葉通常是壓制的,但散裝的也很常見。一些普洱茶收藏家認為,熟普洱茶的陳年時間不應超過十年。
緊迫
手工壓制的普洱茶餅,背面有空心的凹陷和不平整的邊緣
生產普洱茶,在實際壓榨茶葉之前,還需要許多額外的步驟。首先,要稱取一定量的乾毛茶(即熟成茶葉),其重量與最終的冰茶重量相符。然後將乾茶放入有孔的罐子中輕輕蒸煮,使其軟化並更具黏性。這樣可以使茶葉在壓製過程中保持完整,不會碎裂。將一張名為「內飛」的紙條或其他裝飾品(例如彩色絲帶)放在茶葉上或中間,然後倒扣在布袋中或用布包裹。將茶包收攏,扭成球狀,用多餘的布條紮緊或盤繞。正是這種捲繞或結節在壓製茶餅時,會在茶餅背面形成凹陷。根據所生產的普洱茶的形狀,可能需要或不需要使用棉布袋。例如,磚茶或方形茶通常不使用布袋壓制。
根據所需產品和速度,從最快和最緊到最慢和最松,壓制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完成:
液壓機將茶葉壓製成金屬模具,模具上有時會飾有凹凸圖案。由於其效率高,這種方法常用於製作各種壓制普洱茶。茶葉可以在壓機中壓榨,也可以不裝袋,後者需要使用金屬模具。用這種方法直接在模具中壓成的緊實的茶餅,無需裝袋,因其密度和硬度而被稱為“鐵餅”。人們認為,經過數十年的精心陳化,緊實的普洱生茶口感會更好。
槓桿壓力機,透過手動操作進行緊密壓緊,現已基本被現代液壓機所取代。
一塊巨大的沉重石頭,雕刻成一個帶有把手的短圓柱體形狀,將一袋茶壓在木板上。茶袋的張力和石頭的重量共同作用,使茶葉邊緣圓潤,有時邊緣不均勻。由於需要手工勞動,這種壓制方法通常被稱為“手壓”或“石壓”,至今仍有許多手工普洱茶採用這種方法製作。
壓制好的普洱茶從布袋中取出,放在格架上風乾。根據壓製茶餅的濕度,風乾過程可能需要數週或數月。之後,每塊普洱茶餅都會經過手工獨立包裝,並打包成更大的單位用於貿易或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