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Bai Hao Yin Zhen-the Silver Needle

關於白毫銀針

概述

銀針是最稀有、最壯觀的茶之一。

該茶產量僅佔中國茶葉產量的不到0.1%。

這種針狀白茶主要產於中國福建,福建省以其白茶的卓越品質而聞名。

「銀針」這個名字的由來是顯而易見的,只要看一眼花蕾,花蕾上細膩的白色毛髮就非常引人注目。

早春時節,人們從大白茶樹品種(大白茶樹)中小心地採摘每個芽。

白茶與綠茶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加工過程不涉及蒸煮或炒製。

為了生產銀針,茶葉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萎凋,從而產生非酵素氧化,從而賦予白茶獨特的特性。

然後將枯萎的芽放在悶燒的火(慢火)上烘乾。

獨特的加工步驟之一是,這種茶在乾燥後仍處於溫熱狀態時立即包裝。

這對於保持茶針的形狀至關重要;如果茶冷卻下來,包裝時茶就容易破損。

在熱水中沖泡時,芽尖向上,並保持直立位置,

吸飽水的芽苞逐漸下沉至杯底,形狀像鐘乳石。

其他名稱:白毫銀針、銀針、銀針、白毫銀針、銀尖白毫

歷史文化

傳說很久以前,福建一帶的人們遭遇了一場旱災,威脅著村民的生命。

據說福建地區的一座山上生長著一種仙草,有一條黑龍守護著。

人們相信這種植物可以治癒多種疾病,當這種植物的汁液滴入乾涸的河流中時,它就會帶出水來。

許多村莊去尋找這種特殊的植物但都失敗了,後來都變成了山上的石頭。

一位年輕女士的兩個兄弟也去了那裡,但都被犧牲了,她也決定去試試運氣。

當她到達山上時,黑龍兇猛地襲擊了她,但她狡猾地殺死了黑龍。

姑娘於是採摘了仙草,將仙草汁液滴在了那些變成了石頭的村民身上,村民們全都變回了人形。

由於她的勇氣和努力,村民們非常慶幸自己還活著。

他們把這種植物從山上移植過來,並在村莊裡廣泛種植。

因其色澤銀白,形似針狀,故得名「銀針」。

當宋朝(西元 1107 年)時,人們開始使用從特定茶樹品種採摘的茶葉,並按照綠茶的製作方法進行加工,從而開發出白茶。

其獨特的製茶工藝也記載於明朝茶書中。清朝(1772-1782年),白茶的商業化生產開始興起。

19世紀初,鄭和地區開始大量生產銀針,主要銷往歐洲各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8年)銀針生產中斷,1926年後恢復生產。

1855年,福鼎地區開始栽培福鼎大白茶。

因其肉質芽苞受到人們的喜愛,福鼎地區便開始大量種植銀針。

健康益處

雖然中國飲茶者自明朝以來就已熟知白茶的益處,但直到最近,白茶在亞洲以外的地區幾乎無人知曉。如今,情況已截然不同。

如今,從廚師到醫學研究人員,人人都對白茶的細膩口感和所謂的健康益處讚不絕口。市場研究人員預測,消費者很快就會分享他們的熱情,使白茶成為最熱門的新興食品趨勢之一。

白茶是未經發酵的茶,由非常嫩的茶葉或芽製成,採摘後立即蒸熟以滅活多酚氧化酶,然後乾燥。

因此,白茶通常比其他茶含有更高濃度的兒茶素。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