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金芽-大芽
滇红金芽-大芽
滇红大金芽
这款滇红金芽红茶产自凤庆茶区。
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北部,是举世闻名的滇红茶发源地。
凤庆茶叶种植生产历史悠久,区内有树龄3200多年的香竹箐古茶树,以及民国以前的栽培茶园2万余亩、野生古茶树3万余亩。
凤庆拥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自然资源。这里气候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充沛的雨量和多样的立体气候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这款滇红金芽红茶,精选清明前采摘的云南大叶种单芽,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干叶肥厚饱满,覆满金黄茸毛,光泽亮丽,花香、蜜香浓郁,并带有淡淡的奶香。
茶汤色泽红润,边缘金黄,滋味醇厚香甜,回甘爽滑,香气高昂持久,回味清爽甘甜,堪称顶级滇红茶。
采摘和加工
采摘和加工
茶园一般在四月采摘,对茶叶嫩度要求较高,春茶分6-7批采摘,以一芽一两叶为主。

工夫红茶的加工要点:

萎凋:采摘后,鲜叶置于萎凋槽、萎凋机或摊地自然萎凋。萎凋的目的是使叶片适量蒸发水分,使叶片柔软有韧性,促进内部化学变化,去除青草味。一般萎凋后的鲜叶含水量应达到65%左右。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自然萎凋需7-8小时。温度越高,湿度越低,萎凋时间越短;反之,湿度越低,萎凋时间越长。萎凋适度的叶片应皱缩柔软,挤压时结块,松开时散开,色泽暗沉,失去光泽,青草味减少,香气逐渐显现。萎凋是红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

揉捻:条形红茶的揉捻工艺与绿茶类似,但要求更高,成条率需达到90%以上,细胞破壁率需达到80%以上,茶汁要滗而不滴,因此对揉捻机的性能要求更高。

发酵: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环节,使茶多酚充分氧化,从而形成红茶独特的色泽、香气和口感。红茶之所以被称为发酵茶,是因为其红茶汤色和叶片均经过发酵。目前,功夫红茶的加工仍沿用传统方法,加工周期相对较长,从揉捻到干燥需4个多小时。发酵实际上在揉捻过程中就已开始,而现场单独发酵仅持续约2小时。理想的发酵温度为24-25°C,湿度在80%以上。空气流通对于完全氧化至关重要。当青草味消失、香气增强、叶片变红时,即为发酵完成。

干燥:干燥是红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旨在终止发酵,蒸发水分,达到毛茶产品的要求。红茶干燥通常使用两段式干燥机。
第一阶段称为粗烘,第二阶段称为精烘。粗烘应达到20%-25%的含水量,精烘则应达到4%-6%。在两阶段之间,茶叶需要冷却并重新吸收一些水分,然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烘干。干燥温度遵循“粗烘高,精烘低”的原则——高温为110-120°C,低温为85-95°C。
酿造
酿造
白瓷茶具最适合冲泡功夫红茶,如白瓷盖碗、白瓷茶壶、白瓷杯等。
先用热水冲洗所有器皿,然后放入约3-5克红茶,将90℃~95℃的热水倒入盖碗中至2/3满,然后迅速倒出——俗称“洗茶”。
用茶壶冲泡时,第一泡至第十泡的浸泡时间大约为:15秒、25秒、35秒、45秒、1分钟、1分10秒、1分20秒、1分30秒、2分钟、2分30秒。浸泡时间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整。
冲泡后,建议倒入白瓷杯中品饮。如果杯壁上长时间残留着金黄色的环纹而不散去,则为上等珍贵的红茶。
红茶储存
红茶储存
红茶的品质在发酵过程中决定
红茶经过精心加工,如果储存得当,其品质相对稳定。红茶的保质期很长,可以保存数年。
红茶的储存原则是:避光、密封、保持室温、防潮。
1.储存容器的选择
虽然购买茶叶时通常会附带罐子或茶包,但长期储存时最好使用专业的容器。理想的茶叶容器由瓷器、不锈钢或马口铁制成。将红茶放入容器前,先用塑料袋包裹,并排出袋中的空气,以更好地保留茶的香气。
2. 储存环境条件
储藏环境直接影响茶叶的保存品质。茶叶的最佳储藏环境应为干燥、室温、避光。此外,应避免潮湿的环境,因为红茶易吸湿变质。阳光直射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使其色泽和口感发生改变;高温则会加速有效成分的分解,降低营养价值。
3. 存储期限
红茶虽然可以长期保存,甚至在最佳的储存条件下,可以保持其风味3-5年,但仍然建议在1年内饮用。
- 功夫红茶
- 500克/袋
- 免运费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