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工夫茶
最后一部分会讲讲潮汕工夫茶的冲泡和品饮。前面已经讲了很多,但如果只知道好茶的冲泡方法,却不懂得如何品饮,那一切都是徒劳。
潮汕人视茶如生命,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从起床到入睡,都在喝茶。潮汕人不仅爱茶,更懂得品茶,而潮汕工夫茶道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泡茶的基本步骤。
功夫茶——注意不要把“功夫”写成“功夫”——虽然普通话发音相同,但在潮汕话中却不同,含义也不同。 “功夫”在潮汕语中意为精心、用心地做某事,因此,顾名思义,功夫茶需要细心、从容地冲泡。
究竟有多细致?翁辉东先生曾写过一篇名为《潮州茶经》的文章,对潮汕工夫茶的讲解非常详尽。虽然写于半个多世纪前,但可以说没有哪部著作能超越它对潮汕工夫茶的描述。下面,我们将翁辉东先生的《潮州茶经·工夫茶》分成几个主要部分,逐句解读。
1.茶具
冲泡功夫茶的工具可简可繁。最简单的,你只需要一个便携式盖碗和三个茶杯。最复杂的,你可能需要一张摆满各种工具的大桌子。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被潮汕功夫茶爱好者称为“茶室四宝”的**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
玉树壶,又称茶锅仔、砂铫,是一种用红泥或白泥制成的扁壶。为什么用泥呢?翁先生说,铁壶、锡壶难免有金属味,不适合用。
潮汕炉是指潮汕地区传统的红泥炭炉。古时,它被用来温酒。由于火候控制精准,潮汕人后来也用它来泡茶。
孟臣壶:惠孟臣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茶壶大师。“孟臣壶”指的是壶底刻有“孟臣”款的宜兴紫砂壶。后来,“孟臣壶”成为宜兴紫砂壶的统称,俗称“冲罐”。选择这类壶的一个关键标准是“三点一线”,即取下壶盖,将壶倒置时,壶嘴、壶身、壶把应完全对齐。正如翁先生所言:“一件完美的孟臣壶,倒置时,壶嘴、壶盖、壶把应保持水平,这就是‘三点一线’。”
若琛瓯是一种薄型白瓷杯,用于品茗。本指江西景德镇产的小瓷杯,与一位名叫若琛的传奇瓷匠有关。茶叶初洗,通常将茶叶倒出,也被称为“若琛洗尘”。
除了四宝之外,还有两样必不可少的:水和火。水,陆羽主张用清澈的泉水,翁先生也持同样的观点。现在的自来水有氯气的味道,不宜饮用,至少也要用纯净水,瓶装矿泉水更好。火,是指红土炉用的炭。翁先生说:“潮汕人煮茶喜欢用坚硬的木炭,这种炭是把木柴放在窑里烧,烧到汁液耗尽,留下致密、黑色、烟熏味十足的炭块,敲起来声音清脆。橄榄核炭也是上等的,这种炭是把果核去瓤去籽,烘干后在窑里烧制而成的。”他认为松木炭、杂木炭、柴火炭、煤炭都不适合煮功夫茶。
除了四宝之外,翁先生提到的其他茶具在潮汕地区至今仍广泛使用,例如盖碗。由于正宗紫砂壶相对稀缺,被称为“白玉令”的白瓷盖碗在如今的潮汕地区仍然很流行。此外,茶盘、茶洗、茶席等茶具也随处可见,摆满了一桌。
当然,包括文房四宝在内的许多物品正变得越来越少见。例如,用来盛放茶叶的锡器越来越稀有,价格也高得令人望而却步。随着玻璃制品和电水壶的普及,传统的红土炉已被电磁炉大量取代,玉书煨也被玻璃壶取代。像扇子(用于控制炉火)、铜箸(用于盛放木炭)以及翁先生提到的铜筷子这样的工具,如今更是难觅踪影。
然而,一些茶友仍然用木炭和红土炉烧水,这比用电水壶烧水要耗时得多。用木炭慢煮茶可以持续数小时,你甚至可以趁着水烧开的时候烤点银杏——真是个不错的消遣!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这些麻烦不必要,问道:“泡茶何必费那么大劲?干嘛不直接把茶叶扔进大茶壶里?” 虽然那样做当然更方便,也能泡出好茶,但对潮汕人来说,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饮品。他们自然不会马虎大意,所以才有了工夫茶。正如翁先生所说:“茶、水、火、器,都要讲究。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何谈工夫茶? ”
2. 冲泡步骤
(1)清洁用具这包括用热水冲洗茶具以清洁和温暖它们。
(2)添加茶叶
这一步涉及将茶叶分块冲泡。可以用一张白纸从罐子里取出茶叶,按大小分类。将较粗的茶叶放在底部,较细的放在中间,最大的放在顶部,将茶壶或盖碗装满七到八份。这种安排可以确保茶叶在水中膨胀时,中间较细的茶叶不会散落,其香味不会提取得太快。同时,底部的粗茶叶会缓慢释放香味,从而使提取更均匀。对于150毫升的盖碗,潮汕人通常使用10克茶叶,但对于尝试单品乌龙茶的初学者,建议从5-6克开始,以避免过浓或苦涩。
(3)加热水
这和煮水有关。翁先生引述《茶说》:“水主茶精,出鱼目之泡,声若微响,为一沸;边泡如连珠,为二沸;波涛翻滚,如潮涌,为三沸。一沸太生,谓之‘婴儿水’;三沸太老,谓之‘老水’。最佳阶段是二沸,小泡浮出水面,声若松风。”二沸,即水有小泡,但未沸腾的阶段,被认为是乌龙茶的最佳温度,大约在80-90°C。现代工具可以精确控制温度,但在古代,茶师是依靠声音来判断沸腾程度的。
(4)倒水
指的是将水倒入茶壶或盖碗中。翁先生写道:“用沸水,将壶高高举起,沿壶沿边缘注水,避免注水至壶心。不要间断或过快注水。 ” 潮汕俚语中称之为“高注”,这种方法确保水流平稳地流入壶中,同时保持茶叶不移位。其目的是“动水不动叶”,保留茶胆,确保多次冲泡后茶味均匀。
(5)撇去泡沫
第一次倒出后,表面通常会有泡沫。轻轻倾斜盖子撇去泡沫,让其自然散去。
(6)冲洗锅和杯子
撇去浮沫后,用热水冲洗茶壶或盖碗,使其表面湿润。同样,用热水冲泡茶杯,使其温热。
(7)奉茶
指将茶倒入杯中。第一泡茶通常会被丢弃或用来冲洗茶叶,正如翁先生所说:“壶净杯净,然后倒水,几道工序后方可饮用。” 泡茶也需要仔细控制浸泡时间,以确保茶香均匀。一种常见的技巧是“关公巡城”,将茶杯排成一线或三角形,然后依次倒入每个杯子中,以确保茶香均匀。“韩信点兵”指的是将最后一滴茶均匀地倒入所有杯子中,避免壶中残留茶渣,导致后续冲泡的茶水苦涩。
这些是潮汕工夫茶的主要工具和步骤。虽然看似复杂,但经验丰富的茶友会觉得它直观易学,无缝衔接。虽然可以简化,但即使是最简单的,一个盖碗、三个茶杯、一个小沥水盘和一个水壶也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用大壶或茶壶冲泡等简单的方法可以省力,但功夫茶的魅力和深度——其复杂的步骤和在多次冲泡中逐渐演变的风味——是无与伦比的。不过,在实际操作的范围内,找到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冲泡方法才是最重要的。